2009年10月20日

美國經濟恐趨向「三底形態」發展

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,9月美國商品零售額下降1.5%,並指出扣除汽車零售部分後,當月商品零售額有所增加。此外,在整個第三季度,美國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6.6%。對於美國的經濟現況,政府官員和一些分析家都表示,已見逐步復蘇迹象。然而實況如何,似乎有值得探討的餘地。

最近有人問筆者,美國經濟是否呈W形,或者是一個長L形的發展趨勢?亦即所謂呈「雙底」然後走出困境?或在低谷處徘徊一段比較長的日子,目前仍在「幽暗」通道中,未知伊於胡底?

筆者跟最近從美國來港的一些朋友談起,美國經濟的最新情況如何?據從各人所看的現象和景況,歸納起來,得出一個新觀點:美國經濟呈現一個VW形發展模態的趨勢。

VW形發展模態

什麼是VW形呢?過去有人分析,美國經濟的發展形態,是呈W形,有兩個底,亦即呈「雙底形態」發展,就是金融的底加上一個實體經濟的底。但我認為,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勢,會呈「三底形態」發展,亦即像VW合起來所呈現的形態。

第一個底,是金融的「底」,這個金融的「底」,美國利用會計手段勾消或是把這個問題先掩蓋起來,如以前金融產品的價格採用「盯市」(mark-to-market),以現價來入賬,改為採用按「模形定價」(mark-to-model),來避免金融市場進一步的崩盤,再加上4月中進行的壓力測試所選用的情景,並不是那麼悲觀,因此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都過關了,不用再增提損失,讓這些金融機構可以喘一口氣。因此,若干金融機構和銀行在今年4、5月開始,有多餘的資金調來亞洲活動,賺取一筆。

照情形觀察,金融市場所造成的「底」已經過去了。目前所在階段是從朝向第二個底前進,預料可能明年第一季或第二季便會到來。因為美國現在的失業率已經相當高,達9.8%,但我對這個數字有所保留和懷疑。譬如,今年大學畢業的學生估計有一半人如今尚未找到工作。目前,這些人還未申請失業補助,尚未列入失業人口名單之中,再加上一些公司的裁員行動還未停止,可能在明年年初到達高峰。

裁員最可怕的環節是美國政府僱用的人也無法倖免。事實上,美國的就業人口有四分三在非政府機構工作,四分一替政府打工。現在很多州政府已經鬧財困,財政收入左支右絀,如果沒有聯邦政府救助,明年上半年無可避免需要裁員。加上美國政府為了防止通脹,極大的可能在明年年初開始執行退市政策。一些之前進行的政策如購車補助等,可能要叫停。

所以,到明年年中,美國失業人口保守估計,可能達到11至12%;汽車行業幾乎已經萎縮了三分一。據公布的最近資料,9月美國汽車市場共售出新車七十四萬六千輛,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.7%。最近,美國最大的五家賭場,其中已經有二家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,申請破產保護,包括拉斯維加斯賭的熱帶娛樂公司(Tropicana Entertainment),因拖欠近27億美元債務,無力償還,最終進入了破產程式,成為美國今年來其中一家大企業破產個案。

從發展情況來看,明年美國實體經濟便可能步入第二個底。 美國目前幾家盈利不錯的公司都是跨國公司,如微軟及IBM 等,主要的生產以及市場都在海外,因此雖然表現亮麗,但對於解決美國就業問題幫助不大。

第三個底殺傷力更大

不過,最可怕的是第三個底可能是在二年或三年後發生。因為我們所看到的,失業人口那麼高,政府剛開始時還有一點錢,可以拿來作救濟。然而,一旦政府自身難保,財政收入進一步萎縮,沒有錢,若大城市裏的失業人口增加至接近20%,如目前的底特律,甚至是25%時,政府缺乏資源做失業救濟,偷搶的罪案數字便會增加,尤其是幾個少數民族人數較多的城市,造成社會不穩定。

因此,擔心第三個底,對美國社會的衝擊最大。

最近筆者有一位教授朋友,到美國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底特律,看到當地的情況,嚇了一跳,因為他發現底特律失業人口已經到達二成以上。在加州,最壞的情況也未到,也許「大風暴」明年才來。如果州政府無法扭轉財政緊絀,缺乏資金的狀況,譬如,大學或學校裏,便估計約有十分一可能難逃被裁員的厄運。當大量失業人口無法取得救濟支助,他們便會墮入赤貧境況,無法維生。這種壓力對政府管治來說是很大的危機。

如今美國人在金融海嘯後開始省錢,起碼沒有像以前那樣胡亂「先使未來錢」,這無疑是一件好事,但反過來看,這個社會流動的貨幣就會減少。如果其他國家不買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債,那政府如何籌措到資金,去扭轉經濟衰退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問題?

這一點實在使人憂慮,而且不排除這個問題在二、三年後發發生的可能性。換言之,美國會步入一個「窮人社會」。一旦演變到這種發展狀況,美國會不會有比較激烈的反應?在極端的狀態下,其他國家買不買美國的債券,以挹注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開支,會不會變成一個美國與其他國家產生衝突的問題?

自我復元能力下降

1985年年底,美國從全球最大的債權國,變成最大的負債國。另一方面,在二十一世紀以前,美國經濟在多次大衰退和危機中,都可以靠本身內部的力量,自己重新站起來,最關鍵的地方是美國製造業還有力量。事實上,整個經濟結構,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,第一是研究發展,第二是製造業;第三個是服務業;金融服務業即使能夠創造價值,但畢竟是仗賴中介人的功能,替企業或個人做買賣,作財富重新分配和安排的服務。若然美國在製造業上,缺乏動力,缺乏創新的能力,很大程度上失去經濟復元的能力。

美國製造業失去活力,除了受到外來競爭者的追趕,國內也問題叢生。工人的工資水平太高,工會力量太大。過去二十年,當一些製造大企業想改善和提高生產效率,工會的勢力往往成為一個阻力。過分保障工人的利益和就業,令提升生產效率的打算和計劃,無法落實到底。

當美國製造的產品,價格比別人高出很多,成本比別人昂貴,生產優勢便慢慢失去,市場為別人所吞掉。至於美國高端的研發或金融銀行業那樣,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較高,但相對來說,從業員所得的報酬也很高。因此形成貧富十分懸殊的發展狀態。全世界最多的富人排名,美國還名列前茅,但窮困的人往往像墨世哥的貧民那樣一貧如洗。

另一個比較可怕的地方,是到美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人數不斷減少。美國立國二百多年來,發展成為全球最強大國家,美利堅合眾國這個世界人才「融爐」功能,被譽為一道成功的鑰匙,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和年青人都到美國去。但目前這種吸引力亦有減退迹象了。過去十年,從中國,印度,還有之前從東歐和俄羅斯去美國唸書的年青學生數字都慢慢減少。

一些外國學生另覓留學地方,包括到亞洲來,為什麼呢?除了亞洲地區大學吸引力提升外,過去到美國唸書的年青人,畢業後,可以在當地找到工作,並尋找到發展機會,由於美國經濟規模龐大,機會眾多,所以,留學畢業生亦輕易找到工作和發展機會,但近年,美國經濟和社會活力的遞減,留學生不易找到工作和發展機會,反映美國經濟和社會近年邅變的點滴。

因此,在施政報告中,行政長官提到把教育產業納入六大產業之一。這方向是對的,但政府要更加積極的去做好長期規劃,並且要投入資源,如提供校地等,來吸引國內以及亞洲的好學生,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經濟的人才來源之一。

嚴格來說,州政府沒有財政運作,像加州政府其實已經是破產了。在財政壓力下,聯邦政府的稅,最高的稅階,即收入超過三十七萬美元或以上,稅率將由35%加至39.5%。加州政府的徵稅,个人最高會從會從目前的9.3%,提高到11%,甚至 12 %,加上8.25%以上銷售稅,等於在加州的有錢人,甚至中產階級收入每100元,只能實際動用40元或45元,餘下的要無償交給聯邦和府政府的口袋裏。

發債僅屬權宜之舉

可以想像,這些人會有選擇不在加州居住,遷到別的州份去的傾向。富有的人甚至考慮移民,遷到別的滙率較低的國家去,加上在加州買房子的稅金還有其他費用也是相當可觀,因此雖然房價便宜,但願意買房子的人並沒有增加。加州有些地方養一個房子一年成本,可能是房子的價格的 6 %。其中包括城市建設捐,教育捐,保險費等。這些費用只會愈來愈高。

因此,願意買房子的人數可能短期內不會增加。這意味美國政府的稅收有減無增。收入減少,很多社會保障等計劃便無法推行。如今美國的就業人口約一億三千萬,其中四分一,約四千多萬在美國政府的「庇蔭」下工作,若其中一成,約三、四百萬人恐有失去工作之虞,這非全無可能發生的事。但無論如何,失業率尚未見底,的確反映了美國經濟隱患重重。

過去,除了聯邦政府發債外,州政府亦有發債之舉。但很多州份所發的債券,評級已遭機構公司大大調低,意味有違約的可能性。若干州所發的債券,一些幾乎淪為「垃圾債券」的地步。即使舉債挹注開支,但因評級低劣,違約可能性存在而令息率大幅提高,才能吸引投資者購買,這樣一來增加了發債的成本;利息支出又會成為政府財政的沉重包袱,形成惡性循環。但更重要一點是,發債只能是權宜之舉,以解財困之急,並基於經濟好轉後,政府稅收增加,可以清償債項,然而,當經濟長期一沉難起,無法衝出困局,這個舉債的局面始終無法維持。

可以說,從美國經濟最近發展的情況看,我們不排除「三底形態」的發展,而且,有朝此發展的趨勢。事實上,我們對此發展隱憂提高警惕,才能更清楚看到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風險和危險。 科技大學商學院財務系教授

在第三季度,美國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6.6%。 (彭博圖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