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1日

股場賺錢唔易

高盛第二季純利34億美元,係上市以來最多一季;而發放花紅,平均每位僱員可獲60萬美元(當然唔係平均分配)。


另一方面,CIT卻面對破產命運。兩間都係金融機構,表現卻可以咁極端!從通用汽車申請破產到比亞迪(1211)發展電動汽車引發股價狂升,證明寬鬆貨幣政策下,實體經濟在萎縮而虛擬經濟却極之吸引投資者

中國今年上半年出口減少22%,响新增貸款上升201%情況下,物業出售額上升53%。汽車銷售上升17%、零售上升15%,令GDP第一季上升6.1%、第二季上升7.9%。估計第三季上升8%或以上、第四季上升9%,中國今年經濟成功出現V形反彈(Too good to be true)

我老曹再次強調,圖表只能用作分析個別股份走勢。

從3月到6月嘅美股上升,到底係熊市反彈定係綠芽?

理論上,美國樓價喺2012年前無法見底;何況美國失業率仍上升中,但6月份新屋動工量又回升,今年3月起採用嘅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能否扭轉美國經濟大方向?

香港經濟經過三浪上升後擔心已進入A、B、C下跌浪,第一個巨型下跌浪由2007年10月開始到2008年10月結束;可能係巨型下跌浪中嘅浪A,跌幅達到66.5%。

通常喺大跌市之後未來十二個月,恒指可出現一段幾大升幅嘅日子(例如1984年7月13日至1985年8月19日,恒指升幅達129.4%;1989年6月6日至1990年7月23日,恒指升幅76%;1995年1月23日至1996年2月16日,恒指亦回升68.3%;1998年8月13日至1999年7月5日,恒指升幅達到122%;2003年4月25日至2004年3月1日上升68%。過去五次恒指大跌後嘅反彈平均升幅達到92%)。

1973/74年及1981/82年二次香港經濟大衰退後,雖然恒指由1974年12月至1976年3月從150點上升到465點(升幅210%),實體經濟要到1978年先繁榮起來。

市場開始把富人分類——有錢有智慧者,仍然可以繼續富有落去;反之,只憑一時勇氣亂博一通而一朝發達者,卻面對淘汰,例如1997年嘅神童輝就係典型有勇無謀者。

世界銀行主席佐利克畀G8嘅信認為,今年下半年經濟仍十分嚴峻,同時亦唔肯定復蘇可以喺明年出現。滙控(005)主席葛霖認為,雖然金融危機發生快二年了,但最惡劣嘅日子仲未過去!

不過,今年6月美國人儲蓄率已重返7%,擔心明年更進一步上升到9%。2003到2007年美國消費者共借入7萬億美元作為消費用,到去年已頂唔順,借錢消費已大減。


2009年7月13日

世界權力移向東方

可惜所有教科書都喺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寫成,冇一個「經濟模型」可用作分析家吓嘅狀況。形成今天眾說紛紜現象,令股市自6月12日起已迷失方向。到底一個月牛皮市後再升,定係出現金融海嘯第二波?木宰羊。

中國私家車銷量上半年上升26%,至四百五十三萬輛(商用汽車下降0.5%,至一百五十七萬輛),美國汽車銷量同期下降35%,至四百八十萬輛。

內地汽車股後市點睇?木宰羊,如你有利潤,最好先獲利。

6月份中國出現連續第八個月出口下跌,跌幅21.4%(5月份下跌26.4%),跌幅開始收窄,如同5月份比較更上升4.5%。6月份入口上升2.2%,貿易盈餘收窄到82.5億美元,係最近兩年內最少。估計明年年初中國出口可回復增長,但升幅已唔大。

家吓內地銀行股已佔全球銀行股總市值18%,但只控制全球4%總資產。如以市值同存款比較,係日本銀行嘅四倍或高出全球所有銀行60%。

擔心內地銀行股已超買,投資者過分睇好內地銀行股了。

最終全球經濟點走?中國拖起全球、定係歐美拖垮全世界?標普五百指數出現頭肩頂走勢,後市會唔會下跌?美國股市趨勢已改變,但香港投資者人心未變,恒指繼續上上落落。

自去年7月至今,OPEC已減產四百二十萬桶,才令油價一度上升至73.5美元。我老曹自去年8月起認為,石油已再次進入供過於求時期,今年3月至今嘅升幅,只因為中國增加石油儲備。

6月份EPA已通過,呢個法案認為太多二氧化碳正在威脅地球生態;為阻止溫室效應惡化,各國政府必須加強監管甚至向排放二氧化碳較多嘅行業抽稅。擔心煤礦股成為大輸家!

股聖喺上周四話,佢收集七十多個行業嘅資料(唔少係每天數據)。發現家吓同去年9月或10月情況差唔多,代表實體經濟未有改善,例如零售及製造業,最簡單如電力消耗都未見改善。因此佢希望有第二次刺激經濟方案。

雖然各國政府口頭上支持美元,但實際上全球喺金融海嘯之後,去美元化卻靜俏俏地進行中。

根據PMI集團(樓按保險公司)分析,美國五十個最大城市樓價其中三十個,有75%機會喺明年仍下跌;有50%機會樓價喺2011年仍下跌。即家吓美國住宅樓價距離見底之日仍遠。

依家中石油(857)市值達3560億美元,已趕過美國嘅埃克森美孚,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;工商銀行(1398)亦超過美國花旗銀行總市值;國壽(2628)更大大拋離AIG;仲有中移動(941)等。全球十大市值公司,中國企業已佔咗五家。世界權力重心正由西方移向東方。

丹麥投資專家阿蘭.克哀斯滕森認為,中國經濟上升趨勢可再持續多二十至三十年。終極決定係明年全球經濟大方向到底係由中國經濟保持上升而拖動,抑或係因為美國同歐洲經濟無法好起來?加上減息策略同刺激方案已用盡,令股市又再塌下來。

今日牛眼投資法作者John Mauldin有一篇關於大公司點樣利用電腦去做trading,加大個volumne既報告,詳細見:

2009年7月10日

股市泡沫何時再現?

金融市場不時都會有泡沫湧現,如果懂得觀察泡沫的形成及爆破先兆,不難取得幾何級投資回報。不過,「先知先覺」也就是在最低價買入和最高價沽出只能是投資者的夢想,但即使不是在泡沫形成及爆破的第一時間投入及退出,稍慢一步行動也比「排隊尾」遑論「不知不覺」好得多。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,先參考專家怎樣剖析泡沫。

馬克思認為歷史是以悲劇繼而喜劇重複出現,金融史上也記載多個不同面貌的經濟泡沫(表),遠的有三百多年前的鬱金香狂熱,近的有去年的房貸泡沫,而每次泡沫爆破都造成經濟巨大損失。不過,近代流行的俗語說有危亦有機,但要在經濟泡沫危機火中取栗,泡沫的「生態」不可不知。行為經濟學家(behavioral economist)找出投資者情緒普遍有幾點特徵:相信大市會一直上升;些少損失已非理性恐慌;着眼於「搵快錢」而忽視長線投資更高回報。行為經濟學家認為,投資者以上幾點特徵最終會形成經濟泡沫,但由於這是人類的「天性弱點」,因此經濟泡沫也就無可避免時常出現。

經濟泡沫「生態」

由私人投資顧問Dianne Lob和基金經理Beata Kirr合著去年八月發表的剖析經濟泡沫的短篇報告(The Anatomy of Bubbles and Busts-and the Opportunities they Create )也認同,多個世紀以來投資者錯在股票、商品或房屋牛市時過度投入,到泡沫明顯出現還一廂情願以為「這次和以前不同」,最後在泡沫爆破時成為受害者。文章又指出不同泡沫都是以可預測的同一模式誕生和破滅:股票或其他商品的價格?升吸引投資者注意,為了獲取更大利潤,部分投資者透過借貸加大資本入市,需求上升又推高了價格,於是更多人聞風加入炒賣,資金流動加快產生的槓桿效應扭曲了商品的真正價值,價格與基本因素脫節,泡沫由是此誕生。商品價格不斷攀升導致投資者陷入非理性亢奮,心理學上的金錢幻覺(money illusion)及自欺論(self deception theory)令投資者以為自己持有的股票不受傳統經濟規律約束,可以長久保持升勢;最後,一些無從預測的例如公司醜聞、盈警或者不利當前景氣的負面消息突然出現,泡沫破裂,恐慌性拋售連優質股及資產也被「泡沫股」拖累急跌。

經濟學家Charles Kindleberger以瘋狂、恐慌、崩潰(Manias,Panics,Crashes)總括經濟危機,著名經濟分析師James Montier在2007年出版的Behavioural investing採用Kindleberger/Minsky之分析架構把經濟泡沫歷程劃分為五個階段,第一階段是置換(Displacement),以科網股為例,市場一旦認定該項投資必賺,其他類股份相形失色,紛紛讓位給科網股;投資者利用信貸及孖展令資金槓桿化,股壇新寵供不應求,經濟泡沫亦發展到信貸孳生(Credit Creation)及亢奮(Euphoria)階段。

價格繼續上升,投資者繼續追買,但泡沫就在這時悄悄進入轉捩階段/財務不安(Critical Stage/Financial Distress), 轉捩是指投資者仍處於非理性亢奮時部分關連人士(insiders,例如業內管理高層)已「理性地」開始減持派貨,Montier表明財務不安是借用正統經濟述語,原意是指一間公司擔心無力償債,對整體經濟而言,某個份量可觀的板塊出現資金流動困難問題,而財務不安通常在關連人士「轉捩行動」期間浮現。股價乏力創新高,市場不安情緒愈來愈濃,Montier在書中再次引用Kindleberger指出,經濟危機具體的訊號是銀行倒閉或公司陷入財困醜聞(科網股泡沫現象歷史果然在2008年的房貸泡沫重演);市況逆轉,投資者信心盡失,連最後一個好友也被嚇得拋出白毛巾,Montier因此把經濟泡沫最後階段名為撤退(Revulsion)。

經濟泡沫爆破的殺傷力不言而喻,但並不是整個泡沫周期都沒有贏錢機會,就如Montier所指的關連人士便在泡沫第四階段獲得厚利。Lob和Kirr的報告指出,投資市場盛衰周期(booms and busts)交替出現,當恐慌性拋售期間優質股因為受「泡沫股」拖累價格暴跌時,正是深入研究發掘尤其是盈利前景理想企業的投資機會,但報告強調,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有紀律的投資者。

Montier也建議在泡沫撤退階段趁低吸納,但最低要求是股價已回落起碼30%,而且要確定泡沫已到尾聲,判斷方法是交投量萎縮再加上新資金入市(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,去年的聯儲局和各國央行?)。

新泡沫醞釀

以上都是被動式的泡沫投資法,如主動出擊便需要在泡沫形成之前搶先機投資,前提當然先要分析哪個經濟環節將出現泡沫。以下有數個領域在未本有機形成泡沬:

1)通脹泡沫 各央行為救市而狂印銀紙將導致投資者改變其「通脹預期」,預期的轉變可以很快,君不見年初時投資者仍為通縮憂心忡忡,但轉眼數月便紛紛改變立場,轉投通脹陣營。當氣候一旦形成,投資者將追入商品、物業、甚至農地。聯儲局擴張資產負債表以及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,末日博士麥嘉華認為將導致美國通脹失控,並認為黃金和農地是最佳投資。更甚者,這是一種恐懼主導(fear driven)泡沫,可能比貪婪主導(greed driven)的泡沬更為瘋狂,因為心理學家證實恐懼在人類情緒上比貪婪更為強烈。

2)新興市場泡沫 新興市場(尤其是中國)有很多吸引投資者的條件,例如貨幣穩定(即使人為操控);高增長潛力;政府愈來愈友善,不少資金在過去四個月已由傳統傳統股票市場流入新興市場,當成熟市場的投資者認為本地股票的增長不及新興市場時,資金將會不斷流入新興市場,而資金流入又推高股價,反過來將吸引更多資金,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(positive feedback loop),直至股值大幅脫離基本因素並走向泡沬。

3)替代能源泡沫 目前全球致力發展潔淨能源以取代石油亦有機會造成替代能源泡沫,Harper's的The next bubble:Priming the markets for tomorrow's big Crash 指出,製造能源泡沫需要所有大型企業投資興建水力發電廠、地熱建設、核電、風力以及太陽能等各種電力設施,以及開發氫電燃料科技基建,耗資將高達2萬億至4萬億美元,在落實製造能源泡沫過程估計會衍生12萬億資產泡沫,另外,各類新型基建又會刺激8萬億美元股市投機泡沫,總計能源泡沫的體積比房屋泡沫有過之而無不及。然而,為了刺激目前未有起色的經濟,製造一個新泡沫可能是更好的選擇。

理論與實踐

正如心理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證實,人類先天潛伏非理性投資心態,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也不能保證投資盈利,若要在波濤洶湧的經濟泡沫中贏錢,實踐經濟專家的投資理論肯定不會那麼容易。

策劃 信報研究部

撰文 徐天任

2009年7月8日

美國剩餘儲備高企啟示通脹未至

金融海嘯發生後,美國政府為挽救金融市場及經濟,除了把息率調低至接近零水平外,更推出「量化寬鬆」(Quantitative Easing)政策,在金融體系內注入萬億美元計的資金,嘗試力挽狂瀾。聯儲局最終能否成功拯救經濟,以及令金融市場回復秩序,還有待觀察。然而,聯儲局的救市行動,已令不少投資者擔憂超級通脹(Hyperinflation)的來臨,畢竟聯儲局(甚至連同歐羅區和英國)的救市行動形同大規模印鈔票。不過,事實是迄今美國經濟不但沒有嚴重的通脹壓力,反而出現溫和通縮的情況。箇中原因何在?此外,聯儲局「量化寬鬆」政策仍在,惡性通脹的危機不能抹煞,但作為投資者如何利用有效的指標監察惡性通脹的來臨呢?研究部今次與讀者探討這方面的議題。

在解構美國「量化寬鬆」政策對經濟帶來潛伏的通脹危機前,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目前美國的「量化寬鬆」政策如何運作。

剩餘儲備飆升400多倍

在過去近年半以來,你是否知道升幅最快且最急的是什麼?股市、黃金或商品,全都錯!是美國金融機構存放在聯儲局的剩餘儲備水平(US Aggregate Reserves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Excess Reserves,即美國金融機構扣除法律規定所需儲備要求外,存放在聯儲局的剩餘儲備金額;下稱「剩餘儲備」)。

事實上,在金融海嘯湧到之前,美國金融機構存放在聯儲局過剩的儲備不足約20億美元,但截至今年5月中,已飆升至逾8700億美元,上升幅度四百多倍【圖一】!

由於美國貨幣基礎(monetary base)是由兩個主要成分所組成,分別是美國金融機構存放在聯儲局的儲備(這包括所須及剩餘儲備兩部分),以及整體貨幣流通量,而「剩餘儲備」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大幅攀升,直接令美國貨幣基礎出現暴升情況【圖二】。美國貨幣基礎由2007年年底約8200多億美元急速膨脹,至今年5月最高曾見1.8萬億美元,升幅近一點二倍。而美國金融機構存放在聯儲局的儲備水平,則由佔貨幣基礎不足0.3%,大幅攀升至佔50%以上的水平,升幅達一百七十倍!

那麼「貨幣基礎」或「剩餘儲備」如何及為何會出現暴漲?更重要的是,這將引發什麼潛在的問題呢?

「貨幣基礎」或「剩餘儲備」出現暴漲,正正顯示聯儲局運用「量化寬鬆」政策的踪影。具體而言,聯儲局於去年10月開始,給予美國金融機構存放在聯儲局的儲備(這包括所須及剩餘儲備兩部份)利息,利率雖然自去年12月16日開始向下修訂為0.25%的水平,息率不算十分吸引,但已較三個月或以下日期的國庫債券息率高(目前三個月國庫票據息率約0.15%);再者,在目前經濟乏善足陳,壞賬風險高企的環境下;再加上銀行正積極去槓桿化,修補及強化資產負債表,故不少金融機構寧願把資金存放在聯儲局內,這也解釋「剩餘儲備」或「貨幣基礎」近月出現顯著上升背後的因由。

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質素轉壞

值得補充的是,美國金融機構雖有龐大的資金存放在聯儲局內,但仍有不少銀行存在資不抵債情況,只是當資產不在按市價計算價值後(mark-to-market),情況「看似」有所改善。以花旗集團為例,它的資產約為2.1萬億美元,但當它進行壓力測試(stress test)時,當局處理其加權風險資產值,只計算資產值的一半而已,可見美國金融機構的資產值仍存在甚高水分。因此,美國金融機構也欠缺向市場拆出資金的意欲,令大量的剩餘儲備資金只存放在聯儲局內收取利息。

那麼聯儲局從金融機構吸納了數以千億計的存款做什麼呢?答案是成為部分資金來源,向美國金融機構購買國債,甚至按揭毒債(即MBS),從而向市場注入資金,逐步改善金融機構資產質素。根據聯儲局資產負債表顯示,在金融海嘯爆發前,聯儲局並未持有任何按揭毒債,但截至今年7月止,持有這類債務便高達4600多億美元。

此外,值得補充的是,金融機構從聯儲局獲得沽出毒債的資金後,再反過來把資金存放在聯儲局收取利息,產生循環乘數效應,令貨幣基礎進一步膨脹(即聯儲局不斷在金融體系注入資金)!

站在美國金融機構角度,其毒債賣給聯儲局的同時,還有儲備資金存放在聯儲局(收取利息),顯然美國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質素將可得到改善(這也難怪近月來金融類股份有顯著的反彈)。然而,站在聯儲局的角度,它用了金融機構的存款,買入它們的毒債同時【圖三】,還要為金融機構的剩餘儲備支付利息,它的資產負債表質素卻在轉壞中。

貨幣流速仍低

那麼為何聯儲局實行「量化寬鬆」政策多時,卻未令美國經濟出現高通脹呢?關鍵在於貨幣流速(Velocity of money;有興趣讀者可參閱5月22日「全球聯手救市 美三項中、長期經濟隱憂」)。以下的程式可反映出,貨幣基礎與經濟的關係:MV = PQ(M是貨幣供應;V為貨幣流速;P為物價;Q是實質產出)。

目前的情況是,雖然聯儲局不斷增加M供應,但金融機構迄今向市場拆出資金的意欲不大(見前文分析;這點可從「剩餘儲備」保持高企體現出來)。反而正積極減債改善資產負債表甚為明顯;加上美國家庭也同樣步入減債及增加儲蓄的階段(美國5月份儲蓄率攀升至6.9%,創下六十五個月以來的新高)【圖四】,消費層面出現萎縮,直接地令貨幣流速(V)下跌至近二十二年以來的新低【圖五】,使物價(P)至今不但未曾出現大幅攀升的情況,反而正在下跌。

那麼惡性通脹最終會否出現?機會是存在的。從以上的討論可見,截至目前為止,聯儲局看似暫未出現放任濫印鈔票的情況,因為聯儲局在吸納毒債的資金,相信有不少的比重源自金融機構的剩餘儲備(當然也有部分來自救市資金)。

事實上,美國M2貨幣供應增長,至今按年只上升10%左右(增長速度明顯較剩餘儲備的為低)。不過,問題是聯儲局向美國金融機構借入巨額資金(剩餘儲備)買入毒債,倘若美國金融機構對放貸的意欲回復時,聯儲局如何支付資金予金融機構呢?顯然大量印鈔票是其中的不二法門,尤其當各國央行對購買美債的意欲每下愈況,屆時通脹急速惡化是可以預期,甚至是無法避免的。

四指標監察惡性通脹

最後,惡性通脹的出現,很大程度上是聯儲局未能在經濟增長及拆借需求回復後,把之前在金融市場注入的巨額資金抽離金融體系。那麼除通脹及經濟增長指標外,還有那些另類指標可有效地監察惡性通脹的來臨呢?相信以下數個指標可作參考:

一、貨幣流速的變化:不難想像,聯儲局在金融市場注入如此龐大的資金(即M增大),若然貨幣流速加快(即V上升),通脹必然無可避免地急速上升;

二、美國金融機構在聯儲局剩餘儲備的水平:若然剩餘儲備水平出現回落,某程度反映美國金融機構借貸意欲正逐步上升,一方面會令貨幣流速增大;另一方面,勢將迫使聯儲局增大印鈔票的步伐,應付資金的提取;

三、美國聯儲局調升儲備利率或儲備要求(reserve requirement),甚至開始調升聯邦基金利率:目前聯儲局給予金融機構剩餘儲備25個基點的利息。若然聯儲局開始調升這方面的利率或調升儲備要求,某程度顯示聯儲局已呈現剩餘儲備流出的壓力,即反映金融機構借貸意欲開始回升,通脹惡化的風險也將隨之上升;

四、各國央行對美債的需求轉弱:不難想像,美國聯儲局救市的資金,除印鈔票和源自金融體系的剩餘儲備外,便是透過向外發債。若然投資者,尤其各國央行對美債需求持續下跌,反映美國政府將更依賴印鈔票來籌集救市資金,屆時惡性通脹的壓力必定增大。

無論如何,從目前各項的經濟數據表現,以至目前聯儲局實行「量化寬鬆」政策的方向,看似暫未觸發通脹大幅上升的危機。然而,經濟增長及金融機構回復正常借貸的日子來臨時,聯儲局屆時能否及時在金融市場上抽走多餘的救市資金呢?若然讀者對此沒有信心,現在還是逐步做好預防通脹惡化的準備較佳

2009年7月6日

向鄰居行乞

7月5日,周日。道指由今年3月6日6469點上升到6月11日8877點,係1998年以來升幅最大嘅一季,結束咗連續六季回落,亦即1970年以來最長嘅回落期。


正當分析界認為環球經濟衰退已度過最低潮之時,上周歐洲央行突然宣布注資4420億歐羅入金融市場,相等於聯儲局過去十八個月總注資額50%, 睇嚟歐洲經濟情況亦令人擔心。

畢非德認為美國政府需要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。

奧巴馬年初要求國會通過刺激經濟方案時話,如果方案不獲通過嘅話,美國失業率响今年年底將超過8%。雖然上述方案獲通過,但今年6月美國失業率已達9.5%。

美國人嘅儲蓄率已由去年3月嘅0.2%上升到今年5月嘅7%,造成大量中小企業破產,又何來就業機會?美國6月份又再增加四十六萬七千人失業,依家失業人口已達一千四百七十萬人。

Doug Casey 認為,美股自2000年起已進入二十年熊市,情況同1990年日本接近。至今仍未搞清楚2007年10月開始嘅金融危機將帶領我地去邊度以及如何結束,一切睇各國政府點做去決定。

加州已有32%業主陷入負資產困局,因銀行仍極度唔願貸出款項。

以超級大熊市角度睇,美股熊市由1966年開始、1982年結束。至於超級大牛市則由1982年開始、2000年結束。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上升期應係周期性牛市(Cyclical bull market),即喺綿綿不絕嘅超級大熊市中其中一段比較似樣嘅大升市(因2007年10月P/E仍較2000年3月低)。如何响連綿不絕嘅超級大熊市中捕捉呢類周期性牛市或大反彈,例如恒指由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(美股則由2009年3月至6月)?便十分考功夫也。

何謂趨勢投資法?此法十分強調趨勢(Trend),常用移動平均數組合去分析大方向、阻力區及支持區;加上數據分析及客觀形勢分析,係結合走勢與基礎分析嘅分析股市方法,十分強調你必須認識你所持有嘅股份及所從事嘅行業,唔相信謠言,以及經常保持流動性等。

次按危機出現嘅理由係因為過去多年來美國政府對金融業監管不足,加上人民過度消費,造成大量未償還負債出現呆壞賬。上述唔係bailout或刺激方案可以解決嘅問題。

大摩亞洲區主席羅奇認為,香港經濟同樣面對W形衰退,甚至中國亦有此威脅,擔心近期A股上升只係「牛面熊身」。

當經濟處於正常情況時,貨幣便有如流水;當經濟進入冷卻期,新增貨幣立即變成冰,失去流動性;當經濟過熱時,新增貨幣又可立即變成水蒸氣,一增加便立即爆煲!

今天美國消費者已筋疲力盡,我老曹唔相信美國經濟可以喺2010年前復蘇,反而擔心美國陷入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模式機會甚大。

每當政府注資,股市便上升;一旦政府停止注資,股市又再回落。

至今為止,內地A股係少數大升嘅股市之一,主因係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拋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,令銀行向企業貸款增長率高達30%(同期企業獲利減少35%)。下半年A股又點?

內地企業純利喺今年上半年大跌,响咁情況下,滬深A股下半年面對調整壓力十分大。過去八個月中國FDI大減,情況係1997-98年以來最差。

今年3月美國政府透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及更改銀行會計守則去粉飾賬目,令股市出現技術反彈,呢類反彈到底可維持幾耐?

由此估計,美國不景氣至少持續多兩、三年才能出現復蘇。响咁形勢下,中國出口佔國際市場份額難以快速提高,响全球貿易量大幅下滑壓力下,亦無法快速回升。

至於透過優化出口模式,單靠技術提升、品牌拓展、市場擴大等去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,需增加投資,短期內難取得較大成效

1992年中國政府及企業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別佔GDP 19%和13.4%,居民佔67.9%;2005年分別為20.5%、20%及59.4%,即過去幾十年企業收入升幅最大,政府保持穩定,居民收入比重卻在下降,尤其係非熟練工人收入因勞動力供應充足而升幅唔大,只有高收入群因收入主要依靠資本及高質素人力資源,收益大幅上升,造成社會收入兩極化

世界銀行公布,由2008年10月至今,共錄得八十九宗保護主義新限制,其中二十三宗發生於今年4月G20峰會之後;WTO所錄得數字更大,證明保護主義正在抬頭。「向鄰居行乞」行為已開始。

保護主義除咗利用關稅外,另一方法就係將貨幣貶值,或利用環保作為理由,禁止別國產品入口,甚至限制資金流入或流出,咁做最終會令全球GDP陷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。

我老曹一方面在預計通縮,另一方面卻在推介黃金,係咪好矛盾者?唔少人應該仲記得七十年代响惡性通脹影響下金價狂升期,卻唔知道响通縮環境下金價亦可上升(例如整個三十年代)。

2008/09年度其中十個州面對財政危機,最嚴重係加州同阿利桑那州,前者短缺240億美元,相等於該州總收入26%;後者短缺30億美元,相等於該州總收入30%。聯邦政府點樣應付上述危機?會否又再印銀紙?家吓美滙指數响低位仍有支持,冇咩太大問題,但係咪依家購入小量黃金嘅時候?甚至有人認為白銀更吸引。

2007年10月香港面對金融危機,會否一如1990年代日本,年輕人進入Generation R(衰退一代)?繼金融業之後,香港仲可以發展咩嘢?知識產權?唔好自欺欺人啦。我老曹擔心香港年輕人亦已進入迷失一代矣!